林国良教授
林国良教授简介
林国良,男,1952年3月出生;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林国良教授虽然身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授,却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佛教文献,特别是唯识系经论的校注译解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。潜心研究唯识学数十年,著作等身,桃李满天下,深受教内教外的推崇和爱戴。

林国良教授是当今佛教界难得的教行合一的居士大德之一,除了极深的经论译解功底外,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修行者;教授为人低调,生活极其简朴;唯一的兴趣是深入经藏;唯一的心愿是教书育人;尽可能多地培养出可以荷担如来家业的四众人才,及完成其宏伟的唯识六经十一论的校注译解。唯识系经论是佛教界公认的最晦涩难懂的部分,甚深极甚深,当今佛教界能够对唯识系经典进行校注译解的大德屈指可数,正因为如此,林国良教授义不容辞地铁肩担道义;在当今浮夸虚荣的世事洪流中,俯首甘为孺子牛地带领着他的唯识译经团队,投身于茫茫经海之中,孜孜不倦地耕耘着。
林国良教授以其高山仰止的唯识造诣,景行行止的大德风范,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一致公认;曾在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院、普陀山佛学院、苏州清凉书院等多家佛学院研究生班讲授唯识课程,为培养佛教僧才而不遗余力。苏州清凉书院的唯识研究生班,开设于2016年3月,由林国良教授制订教育计划,并亲自授课。授课方式完全打破了当今教内佛学授课的传统模式,采用学员预习并分段讲解、导师把关指正、师生讨论的方式,以最终建立起学员自己的思辨能力、自学能力、学术研究能力。长远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精通内学、旁通外学;能够与外学领域的一流学者平等对话,而其佛学水平又远远高于外学学者的一流佛教学者;同时又是教行合一,不求名闻利养,但求远绍如来、续佛慧命的弘法人才。(文殊菩提网编辑)
主要学术成果
专著:
1、《成唯识论直解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0年。
2、《成唯识论直解》(繁体字本),台湾佛光出版社,2002年。
3、《出入无碍—佛教自由观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3年。
主要论文
1.《当代佛教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实例及思考——记苏州清凉书院“唯识师资研究班”》,金陵刻经处与近现代佛教义学研讨会论文,2017年7月
2.《解深密经要义》,《上海佛教》,2016第3期
3.《止观双运的唯识义》,《觉群佛学2015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6.6
4.《论“一种七现”说之误》,《灵山海会》第三十九期,2014年11月
5.《略论法相宗在种子理论上的会通与创新》,《普陀学刊》,第1期,2014年6月
6.《<解深密经>的唯识止观理论》,《慈氏学研究》2013,中国文史出版社
7.《善、无记心无执的教法及其意义》,《纪念韩镜清先生百年诞辰暨第四届慈氏学研讨会》论文,2012年9月
8.《关于自证分功用与唯识宗修行》一文商榷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》, 2012年 第4期
9.《从《解深密经疏》看圆测的唯识学立场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》,2011年第11期
10.《略论似现量》,《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四川出版集团,2008年1月
11.《唯识论的知识可能性和可靠性思想探源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07年第4期
12.《唯识论的价值》,《吴越佛教》第2卷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07年4月
13.《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——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10期
14.《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10期
15.《唯识学中的功能性种子与经验知识性种子》,《灵山海会》2003年春,总第七期
16.《成唯识论》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,《上海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2期
17.《唯识学认知理论的现代心理学解析》,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(1999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