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殊 菩提
您好!欢迎来到文殊菩提官网
首页
福德资粮
智慧资粮
实证修持
在线课堂
互动园地
文殊快讯
寺庙地图
当前位置:
首页
>
互动园地
> 初入佛海 > 正文
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
发布时间:2023-01-10 | 信息来源: | 点击数:170
打印
分享
[放大]
[正常]
[缩小]
[加粗]
[打印]
宋体
黑体
楷体
[字体:
12
px]
背景色:
佛教讲忍辱法门有五个层次:
一、生忍。
当辱境到来时,既无法回避,也不能抵抗,只好让自己强忍过去,这种忍耐往往让人心如刀绞,痛苦万分,故称“生忍”。
二、力忍。
古人云:“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当恶缘出现时,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,而是借助各种方便法门,以最大力量,退一步,让三分,将其压下去。例如,逆境现前时,一心念佛名号,仰仗佛力,把忿恨之心安定下来,犹如以石压草。这种忍辱必须常令佛号不断,以防嗔心东山再起,故称“力忍”。
三、缘忍。
当逆境现前时,以智慧回光返照,修因缘观,思考为何无故受辱,辨明其中缘由。若无缘无故受侮辱,或许是前世的恶因感招之恶果,今生随业受报;反之,若非业障所致,则属魔障。若能作受报想、还债想,从忍辱中领悟修行的真谛,自然能做到逆来顺受,不生嗔恨心。
四、观忍。
当辱境现前时,用般若智慧来观照身心世界,既然一切诸法本来无我,无我所,哪里还有“我”被侮辱,以及“所辱”之境呢?即观照能空之“我相”与所空之“辱境”皆是空,故“辱相”也是不可得的,故称“观忍”。
五、慈忍。
菩萨每逢辱境到来时,不但不生嗔恨心,反而发起大慈悲心,哀怜悯念:“此人实在愚痴可怜,无理取闹,妄生枝节。现在对我毁辱,我则忍受以德报怨。如若对他人任意毁辱,种下被人毁辱的恶因,将来定受果报。”
因此,菩萨兴起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之心,方便教化,令其觉悟,断恶修善,重新作人。以上的生忍、力忍属于“事忍”,缘忍、观忍及慈忍属于“理忍”。
上一篇:“功德”与“福德”
下一篇:何为“红福”、“清福”
我的账户
新用户注册
会员登录
许愿祈福
线上寺庙进来许个愿吧
寺庙地图
立即查找各地寺庙分布
读者信箱
通过读者信箱,立即给院长写信
在线问答
老师答疑
常见问题
微信分享
更多
>
微信扫一扫,加入我们
心得分享
更多
>
·
出世法远难过入世法
·
人生有终点 生命无尽头
·
会后悔人生没有做的事情
·
不远离小人我们就可能被污染
·
做任何事情给自己留点空间
·
人生财富所拥有的秘密
·
有些事情,学会放下
·
震撼心灵的故事
[高雄文殊讲堂]
[唯识译经网]
[慈济功德会]
[佛弟子网]
[佛教人生]
[中国佛门网]
[佛教网]
[厦门佛教论坛]
[佛教导航]
[佛教在线]
[弘善佛教网]
[中国佛教网]
[网易佛学]
[大渡网]
[新浪佛学]
[腾讯佛学]
[大公网佛教频道]
[凤凰佛教]
[中佛协慈善公益]
[河北省佛教协会]
[中国佛教协会]
心得分享
查看详情
佛乐美图
查看详情
活动查询
查看详情
自我测评
查看详情
关于我们
查看详情
备案号许可证:沪ICP备16034609号-1
Copyright © 2015 HEART&SOUL 文殊·菩提官网
技术支持:
35互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