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殊 菩提
您好!欢迎来到文殊菩提官网
首页
福德资粮
智慧资粮
实证修持
在线课堂
互动园地
文殊快讯
寺庙地图
当前位置:
首页
>
互动园地
> 初入佛海 > 正文
什么是“见思惑”
发布时间:2022-12-29 | 信息来源: | 点击数:189
打印
分享
[放大]
[正常]
[缩小]
[加粗]
[打印]
宋体
黑体
楷体
[字体:
12
px]
背景色:
必须能够断掉见惑、思惑,才能够修得四果。
而“见惑”则有5个,分别是在思想上、学问上以及观念上的问题,就是“身见”、“边见”、“见取见”、“邪见”和“戒禁取见”。而许多的宗教家、哲学家、大学问家,都脱不了见惑的这个范围,或者是落在身见,或者是落在边见,越是思想学问高的人,这5个见就会越厉害。而邪见和戒禁取见,多数是属于宗教信仰方面的,被认为是非这样不可,就好像初一、十五就非要拜拜不可,不然就是犯戒了。而有些教则是一定要吃什么东西才可以,这些则都属于戒禁取见。见取见其实是说自己的心得修养,比如说有人打坐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,说是见到光了,就认为这个光才是道,而你没有得到光就是没有道,这就是落在了见取见上。这些都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。
同样“思惑”也有五个,它们分别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这些也都是人性,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。
什么是贪?贪名、贪利、贪感情,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,放不下,则都是属于贪的。
再说嗔,心嗔念,大家都以为自己没有脾气就没有嗔,其实不是。脾气大,这当然是嗔念,而且恨人、杀人、怨天尤人,这些都是嗔,是非分明也都是嗔。又或者你说什么都不会生气,或者就是爱干净,看到什么不干净的就会受不了,这样也是嗔,一念得嗔就是厌恶。
至于痴,每一个人都痴。在《红楼梦》中讲到的林黛玉葬花,那是痴到极点了。所以贪、嗔、痴,就是普通佛经讲的三毒,也就是使我们不能够悟道、不能够超凡入圣的三毒了。
“慢”叫做我慢,也就是自我崇拜,自我崇高。其实人最佩服的往往就是自己。比如阿Q精神,就是没有办法跟人家打,还要自认为是老子。而这个就叫慢。
“疑”则就更难了,佛学再研究下来,就是了解人性,了解了人性你就会知道人根本不会相信别人,因为有我,有我慢,所以人对于一切的真理都不信。比如说,很多的宗教徒,比如佛教的、基督教的,他跪下去了之后,就心想:唉!不知道灵不灵!这都是在疑,没有一个绝对信的人。所以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这五样,就是思惑,在思想上就是根本障道,不能够得到解脱。学佛就是求解脱,如果五样都能够解脱了,就能够证得四果罗汉。
上一篇:何为“红福”、“清福”
下一篇:中国第一位西行求取佛法的人是谁
我的账户
新用户注册
会员登录
许愿祈福
线上寺庙进来许个愿吧
寺庙地图
立即查找各地寺庙分布
读者信箱
通过读者信箱,立即给院长写信
在线问答
老师答疑
常见问题
微信分享
更多
>
微信扫一扫,加入我们
心得分享
更多
>
·
出世法远难过入世法
·
人生有终点 生命无尽头
·
会后悔人生没有做的事情
·
不远离小人我们就可能被污染
·
做任何事情给自己留点空间
·
人生财富所拥有的秘密
·
有些事情,学会放下
·
震撼心灵的故事
[高雄文殊讲堂]
[唯识译经网]
[慈济功德会]
[佛弟子网]
[佛教人生]
[中国佛门网]
[佛教网]
[厦门佛教论坛]
[佛教导航]
[佛教在线]
[弘善佛教网]
[中国佛教网]
[网易佛学]
[大渡网]
[新浪佛学]
[腾讯佛学]
[大公网佛教频道]
[凤凰佛教]
[中佛协慈善公益]
[河北省佛教协会]
[中国佛教协会]
心得分享
查看详情
佛乐美图
查看详情
活动查询
查看详情
自我测评
查看详情
关于我们
查看详情
备案号许可证:沪ICP备16034609号-1
Copyright © 2015 HEART&SOUL 文殊·菩提官网
技术支持:
35互联